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
导读: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应该如何写作?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作者也都是会需要撰写论文的,而论文的写作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写作论文太难了,本论文分类为基因工程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一):试论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近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代表之一就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发展迅速,林业上已经有二十多种树种应用进了转基因技术。林业生产中应用进基因工程的方面包括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御能力,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生物固氮等。本文就以基因工程展开分析,并且对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加以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基因工程;林业生产;应用
基因工程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在1970年代诞生,基因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程,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可分为两种: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酿造、制作酱料和育种技术已经被用于传统的生物技术。近20年来,随着许多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验手段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得到了发展,并被纳入了高科技领域。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树木基因工程是通过适当的基因转移技术,引入有用的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物,最后进行树木遗传改良或相关的研究。
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基因工程正在最近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植物,包括改变植物质量和适应能力的转基因植物和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植物以及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等。大量的成功转基因材料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其中中国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七期间,世界上已经有四十五个国家在六十多种植物上进行了二点五万株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仅仅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这一年里就有一万例关于转基因植物的报道,直到一九九七年年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2种作物的48种转基因作物产品被允许进入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两百八十万公顷,其中美国就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比例。预计,全球转基因植物产品市场已从一九九六年的不足五亿美元增加到两千年的七十亿至一百亿美元。在林业方面,自从一九八七年报道的第一种转基因杨树以来,已经有了杨树、落叶松、云杉、松、栗树、核桃、刺槐、桉树、苹果、李子和葡萄等二十多种树种运用进了转基因技术。在“七五”、“八五”和“九五”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对杨树、松树和桉树进行了遗传转化,系统地掌握了各种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为转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1.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方面。传统的育种方法无法满足高光合效率的品种培育要求,然而,基因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住植物中的二氧化碳。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O)是将二氧化碳固定的关键所在,它存在于叶绿体中,同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还能催化氧气反应,即光呼吸。这个过程涉及到氧气的净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这是一个比较浪费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会导致已经固定的二氧化碳流失,而且会导致在二氧化碳固定过程中发生转变,这绝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损失。因为当光呼吸被抑制,二氧化碳净固率就可以提高一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加氧酶功能,而不影响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功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2.抗虫病害方面。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这是一项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基因技术,就是讲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产生的毒索蛋白(Bt)以及从虹豆等作物中分离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昆虫消化道内的有毒蛋白质由蛋白酶激活引起的消化道损伤引起昆虫死亡,对其他生物无害;蛋白酶抑制基因其产物可干扰蛋白酶在昆虫体内的活性,阻碍食物消化表面杀灭害虫。杀虫范围广,只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抗虫物质不易被环境因素破坏,也不污染环境。育种周期短,成本低,目标性强。病毒、病原体是植物的主要病害,由于植物本身或相对于野生物种缺乏抗原,限制了抗病育种的进展,重组DNA技术使不同生物的基因得以转移,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一杀毒基因(TMV)是使用病毒蛋白质壳(CP)获得抗病毒植物,第二是使用反义RNA病毒的反向基因在强启动子的后面大量的反义RNA可以关闭复制酶的结合位点,阻力,病毒扩散。第三是利用抗体基因产物,使病毒复制酶失效,达到抗病毒作用。
3.抗除草剂方面。杂草也是一种危害植物生长的因素,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人为了方便会直接是用除草剂,但是除草剂也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培养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可以使植物避免遭到除草剂的危害,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估计最早商业化的工程之一的转基因植物将会是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4.生物固氮方面。植物的生长和高产量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生物固氮肥料不仅具有大的辐照节约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固态氦的基因工程主要是一种不能被枯草芽孢杆菌和氮肥基因(NIF)固定的植物。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将带有固氮基因的PRDI质粒从大肠杆菌中转移到无固氮能力的水稻根系,表现出较强的氮素能力,水稻发育优于对照植株。
三、结语
由于基因工程使用DNA分子重组技术,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设计创造许多新的基因组合,新生物与新颖的遗传性状,增强人们改变植物的倡议,现在改善工厂生产,提高质量,增强抵抗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不可逆转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21世纪将是一个植物生物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主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为我国林业的生产开辟广阔的前景。
试论基因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试论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林木培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胞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种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和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等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产业关键技术。21世纪我国林业生物技术育种,要充分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种培育,同时林木基因工程应从单基因生物抗性转向持久抗性。概述了基因工程在国内外林木培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了我国十多年来林木在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育性等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因工程生物技术林木培养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培育林木新品种是林业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是林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基因工程作为现代化技术发展中的一项新内容,其发展为林业工作进展开辟了一条经济、合理、高效的途径。基因工程是指把在体外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基因工程学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还在迅速的发展之中,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植物基因工程在目前社会中已经被应用在各个生产领域中,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实用性和发展潜力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1、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工程是由传统生物技术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生物技术分支学科。传统的生物技术的原始应用可以追索久远,但是现代的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在近三四十年的实践中产生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指引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高新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化高新生物技术最受人们关注。在林业工程中采用基因工程对林木新品种进行培育和爱良,是林业工业生产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林业效率的主要手段,基因工程在林业技术加工和能源转换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转基因的方法
2.1以生物载体如农杆菌和反转录病毒等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据统计,迄今获得的60多种植物的基因植株,80%以上为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2.2以非生物载体如脂质体为载体的转移脂质体是由磷脂组成的膜状结构,将DNA分子包装在脂质体内可以避免外部DNA降解酶的降解作用,同时还有提高DNA局部浓度的效果。
3、植物转化细胞的筛选和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经过目的基因转移处理后,只有少数细胞被转化,需将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区分开来,并淘汰未转化的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使转化细胞发育为转基因植株。目前,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的区分及未转化细胞的淘汰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即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试剂。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化,必须依据转化材料和转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和筛选试剂。目前目的基因载体转移的实施方法是叶盘法,是将植物的叶片或其他的一些组织切割成段、或切成0.8~2.0cm2的圆盘或方片,切割处即造成损伤口,将他们浸入土壤农杆菌培养液内几分钟,然后将组织表面多余的菌液吸去,把这些侵染过的组织放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在这些组织的伤口附近会出现许多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的方法,在愈伤组织中会分化出芽点,并长出有根有茎的植株,最后将它们移植到土壤中去,此即为转基因植株。这种方法已在多种双子叶植物中使用。
4、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
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的表达都相当低,现在认为这是由于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效应引起的;另外,外源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植物体自身的同源基因或先前转入的外源基因中的同源序列的影响而常表现为外源基因失活。目的基因在其轉化后获得的转基因植物中能否有效表达,转基因植物能否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可借助植株的表型、PCR方法鉴定和筛选转化植株,或取植物细胞或愈伤组织的提取物检测外源基因表达的生成物来鉴定。目前有一类用来显示外源基因导人与否的基因称为报告基因。
5、基因工程在林木培育上已取得的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5.1抗虫基因工程方面
虫害是林业生产的大敌,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害虫,不仅增加营林成本,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而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则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效果不甚稳定。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对林木抗虫性进行改良,不仅周期长,而且抗性资源少,限制了林木的抗性育种。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性品种则成为最有效的生物防治之一,我国研究人员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
5.2耐盐碱基因工程方面
目前林木抗旱、耐盐碱基因工程研究报道不少,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植物对于干旱地区和气候反应的研究,而没有针对植物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复杂多元化的反应系统受到基因工程控制方式和生理机理也并不明确,这就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研究的尝试,在植物抗旱、耐盐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实验,但是其中的问题还较为明显,不曾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是因为植物的抗旱、耐盐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一系列形态和代谢过程的变化,转移单个基因往往只能获得部分抗性,要获得可以在干旱地区、海滩种植及可用海水浇灌的林木,需要进行多基因的转化研究;采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以增加外援基因的表达效率;尝试进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转化。
5.3、国际方面
基因工程作为上个世纪人类科技事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不仅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整个国际科技战略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把发展基因工程作为重要国策,以期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占据有利地位。
6、结束语
基因工程为林木育种开辟了一条诱人的新途径。在林木培育工作中林木生长周期慢,见效慢,而且在工作中可操作性能差,这就为基因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它可以大大地缩短育种周期;又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林木抗性遗传物质,更具科学性和精确性,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大大地扩大了育种范围,打破物种之间的生理障碍,实现基因的共同性。随着各种转化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林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的深入,今后对林木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的遗传改良会更加容易。所以,只要面对存在的问题,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并有效地与常规的林业技术措施相配合,必将会培育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
-
随机阅读
- 1环境工程师论文2500字
- 2电气工程系论文2600字
-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论文4300字
- 4建筑工程师论文5800字
- 5关于市政工程施工论文2900字
- 6土木工程师论文2700字
- 7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
- 8采矿工程专业论文2800字
- 9工程结构抗震论文3000字
- 10桥梁工程论文2400字
服务热线:18078928157 客服微信:18078928157 客服QQ:1475317676
特别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