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论文2500字
导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2500字怎么写?随着当下我国对教育的重视,教育就成为了当下全社会的一个共识,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两篇关于小学体育教育论文2500字范文,一起来借鉴欣赏一下吧。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2500字(一):论小学体育教育身体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上升,相关体育教学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转变教育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严格开展体育教学,培养良好习惯”“积极寻求家长帮助,创造运动氛围”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体育教育身体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活动;转变教育;良好习惯;运动氛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8-3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表明,任课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适当转变教学策略,采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教育教学手段来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之中。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授课期间,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面对教师少,学生多的尴尬局面,任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带领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来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来保障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
一、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生最大的本钱,也是学生的底牌。对此,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中,任课教师可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并且是适当对于体育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运动,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首先任课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热身时间,或者统一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来达到热身的目的,防止在剧烈运动之中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出现。随后,任课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之中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接下来任课教师在班级之中开展足球竞赛,引导学生在小组之中自由分工,共同商讨比赛策略,来赢得比赛。与此同时,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比赛中的表现评选“优秀小组”的称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其中,大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转变教育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其中,大大提高学生投入到运动之中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正因为如此,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之中要转变教学策略,摒弃以往教学手段和方式,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来授课,从而主动迎合学生的教育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首先任课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鼓励学生积极运动积极发言,来活跃课堂气氛。随后,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任课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游戏教学,组织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其中游戏中分别有不同的障碍,分别是障碍速跑、跳高、单腿蹦跳等,学生需要充足的体力才能顺利到达终点。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经过教师的安排,一一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的运动欲望十分强烈。通过积极参与运动游戏,学生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又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严格开展体育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才能进行自我约束,才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去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此,任课教师在平时授课期间就要严格开展体育教学,并且检验学生的自我锻炼成果,再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得学生坚持锻炼,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如在平时课堂教学之中,首先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一一进行传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认真练习。随后,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线下自我练习,自我锻炼,来快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接下来,任课教师在第二节课堂教学之中,检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批评和奖励,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通过几个教学活动的参与,完成作业的学生进步飞速,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显得十分吃力。此时,任课教师会进一步强调运动习惯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责任,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养成运动的习惯。
四、积极寻求家长帮助,创造运动氛围
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时,教师要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之下,创造运动的氛围,来使得学生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意识到拥有一个强健身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之下,不仅会积极投入其中,还会自觉约束自我,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在学校中组织亲子运动比赛,呼吁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设立奖品,来在学校中创设运动氛围,像读书机、笔记本、学习专用桌等,来激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随后,任课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开设运动讲座,传输给学生家长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来使得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日子中共同奋斗,共同运动。“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兔疫能力,增强有机体的……”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的安排,教师就可以和家长共同创设运动氛围,来帮助学生一起锻炼身体。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任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就要有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从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转变为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来使得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去学习,去锻炼身体,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之中,也要适当优化和改革教学策略,采用與时代挂钩的教学手段授课,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小学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关照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角度讲,渗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也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结合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内涵,探究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实践,以期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终身体育;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创新实践]
经济社会的高度运行对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甚至连年下降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新课程改革从基础教育入手,依托体育学科,着重夯实学生的运动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引导学生的运动习惯,进而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概述
法国教育家Paul·Lengrand曾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写道:“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保持强健的体魄不仅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要重视体育的价值,并促使体育锻炼贯穿在一个人成长的始终,为个人发展乃至国家建设夯实基础。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指导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锻炼贯穿在一个人生命的开始与终结的全过程,体育是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个体在不同阶段,能够利用不同的环境条件实现运动锻炼的思想意识以及行动能力。
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关照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关照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改革也不断推进,教师从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等角度构建创新实践策略,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做好准备。
(一)夯实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由于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许多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侧重于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指导。这样的教学设计局限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影响了学生自主开展运动锻炼的能力,影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针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意识培养层面出发,安排一定的运动理论内容,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技术,配合运动实践,引导学生丰富体育知识积累,进而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健康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丰富体育项目,适应不同阶段学生发展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自主运动能力培养。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思想认识、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其在运动项目选择上自然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并最大限度提供运动项目,例如丰富球类运动项目,设计健美操、瑜伽、轮滑等时尚新颖的运动项目,进而丰富学生的运动选择,让学生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项目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并产生长期坚持,甚至贯穿终身的意愿。
(三)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学生体育锻炼计划
在小学體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终身发展,制作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中需要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在不同阶段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以及基础疾病等;结合学生参与运动的过程,记录身体素质的变化,发现学生在运动锻炼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提高运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进而为学生未来自主参与运动提供参考依据。
(四)完善教学评价,强调终身体育素养构建
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参与运动的过程,并结合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强烈愿望。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终身发展要求,对各个环节做出针对性评价。例如在篮球运动技能的训练中,教师针对学生运动的熟练程度,动作完成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肯定学生在运动中体现出的意志品质,奠定终身体育发展的精神基础;注重学生对自我运动过程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完善终身体育评价过程。
(五)协调多元主体,创造终身体育培养环境
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需要在多主体协调合作下构建。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中,应积极协调家庭、社区在学生运动锻炼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运动会,引导家长参与到与学生的共同运动中来,在运动中转变家长观念,进而支持学生自主运动;利用社区运动器材,组织学生展开课后体育锻炼,利用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结语
总之,渗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协调多元主体,根据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巩固学生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
随机阅读
- 1中国教育报论文1800字
- 2科技素养教育论文3800字
- 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4100字
- 4信息素质教育论文1700字
- 5生活即教育论文2000字
- 6小学英语教育论文2100字
- 7关于经典教育论文3600字
- 8基础教育类论文2300字
- 9职业教育研究论文3500字
- 10音乐教育性论文2300字
服务热线:18078928157 客服微信:18078928157 客服QQ:1475317676
特别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