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8078928157
  • 首页
  • 教育
  • 医学
  • 经济
  • 法学
  • 文学
  • 管理学
  • 工程学
  • 计算机
  • 哲学
  • 中国教育报论文1800字

    位置: 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 > 时间:2022-12-05 17:17阅读:180次

    导读:中国教育报论文1800字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都是尤为严格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写作论文太难了,本论文分类为中国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中国教育报论文18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教育报论文1800字(一):《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探析论文

    摘要:高考考试制度是每个国家在教育领域所推行的一项规范性体系建设,自建立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适用于国家高等学校的招生方案中,不仅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每年的高考期间,针对高考的报道比比皆是,媒体经过对新闻材料进行选择,确定报道的角度和基调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文章的介绍中主要是围绕《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进行研究和分析,作为教育类媒体的权威代表,《中国教育报》在针对高考的报道中以时间点为序,对我国高考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中国教育报》;高考制度;报道框架

    相关的新闻工作者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基于媒体的立场和个人的理解认定读者的需求和新闻价值将相关的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和拼组。受到时代的影响,经过选择机制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核心意义基本上都是符合当前阶段的时空环境。《中国教育报》在对高考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有特定的媒介特色和定位,让高考报道在多年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框架特色。

    一、图片的添加增加感染力

    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统计,自1998年开始《中国教育报》在当天有关高考的报道中开始使用图片,将图片作为辅助报道。自1992年在当月有关高考的报道中开始使用图片新闻或是图片的形式来辅助高考新闻报道。除此之外还有以图片为主的图片新闻,在报道中使用图片能够自然地将实体的对象和相关的符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新闻的报道中加入照片能够增加传播的真实性效果,新闻照片中夹杂自然发生的事件,能够让照片的意义变得自然化,成为了文本信息真实性的证据。在题为《高考结束啦》的图片新闻中,每个学生欢呼,还兴奋地扛起自己的老师表示庆贺,在对新闻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读者带到制定的范围中,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在高考结束之后考生们内心放松的心情。

    二、政策的添加传递政府的声音

    在1983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政策,在1989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大同中学鼓励优秀生考师范》的相关文章,在报道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考生报考师范类的院校,对教育类的问题和政策有了进展性的关注。此外还有在自费生的问题上,《中国教育报》在1990年头版中刊登了关于自费生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会考关联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新课改等问题在《中国教育报》中都有相关的文章及时刊登。

    从《中国教育报》关于高考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助推教育教学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中国教育报》紧跟国家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走向,为国家的政策发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公开重视考试制度

    高考是国家进行人才选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民众心中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因此高考的公平不仅是考生自身的个人利益,也是判断国家人才选拨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标准。而《中国教育报》在相关的报道中关于“考风考纪”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方面是突出处罚的后果,另一方面是針对考风考纪督促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反思和思考,亦或是针对考风考纪的严抓表决心。维护考试制度的公平执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是《中国教育报》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其很好地履行了社会价值观的责任。

    四、引导矫正报道待遇差异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人将高考定为“一跃龙门”的唯一途径,赋予了高考很大的附加意义,而《中国教育报》在对高考之后的“落榜生”“高考状元”进行报道的时候,针对落榜生是鼓励坚定信心,而对于高考状元是提醒其不要炒作,由此可见在《中国教育报》相关的报道中对高考的现象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矫正,拉正了被其他的媒体报道所出现的高考乱象。在《中国教育报》报道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考并不是简单的为了高考的成绩,而是引导社会对落榜生和高考状元理性的看待,人生不是局限于一次高考成绩,把梦想照进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只有在不断的拼搏中才能为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报》针对高考进行报道中,其报道框架不仅解读和传播了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更是对高考现象做出了积极的引导,承担了媒体的责任,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引导高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教育报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国教育报职业教育要为精准扶贫担负“造血”功能论文

    当农村职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飞鸽牌”毕业生,农村的经济靠谁来发展?当本地企业无法从属地职业学校得到人才支撑,他们凭什么要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当远去外地打工的孩子在几年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步履维艰的本地企业又如何接纳他们就业?正是这种恶性循环,造就了许多地区的贫困和许多农村贫困人口的代际相传。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的重大促进作用,让职业教育精准发力,成为精准扶贫的“造血器”和“输氧机”。

    一是要瞄准“精准招生”,改革招生制度,聚焦重点人群,扩大贫困家庭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二是要瞄准“精准资助”,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惠助重点对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学得起技能”。三是要瞄准“精准培养”,推进教学改革,消弭学历情结,培养学生立足社会、搏击市场的能力,成为“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四是要瞄准“精准培训”,以项目化实战,强化技能训练,让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学会实用技术、拥有一技之长。五是要瞄准“精准就业”,狠抓就业扶持创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最终目标。

    诚然,无论是吸引和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就读职业院校,还是培养他们能就业、能创业,都只是制度设计层面的愿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須由地方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职业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让教师有信心、学生留得住,同时加大宏观协调,促进政校企行合作。离开这个必要前提,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难免就会沦为空谈。

    特别声明:本站仅提供咨询服务,需用户亲自向出版商投稿且无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

    服务热线:18078928157 客服微信:18078928157 客服QQ:1475317676

    特别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Copyright © 2019-2024 www.ufabiao.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4016197号

    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现在有优惠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