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共2篇)
导读:放射科护理论文的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对于作者来说,必定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完成的,那么放射科护理论文应该怎么写?本论文分类为放射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放射科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放射科护理中的现存问题和弊端,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近期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并且总结放射护理中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策略;结果:放射科室现存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护患关系维持不好、健康宣教不到位以及患者认识不足等。结论:就上述放射科中现存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给出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检查的准确度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放射科护理;问题与对策;护理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60-01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而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许多放射技术与检查设备得以不断革新和丰富,X线检查、磁共振扫描等多种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而当前许多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对于放射检查技术的认识度不够全面,许多患者在检查中会担心放射过程中产生辐射而导致癌变病变,而许多医学工作者也担心解释不到位而与患者产生一定的矛盾,而放射扫描检查则是未来身体检查的重要方向,且具有独特的优势;由此做好现阶段放射检查中的现存问题分析,针对性的给出解决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1资料與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检查诊断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生患者53例,年龄范围在39周岁-74周岁之间;其中检查部位主要包括腹部扫描检查、头部扫描检查以及四肢增强检查等,患者病龄最短为1年零8个月,最长为8年龄4个月;且本次调查研究中,144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主动的参与到本次调查中,且均意识清醒,表述的意见具有参考意义。
1.2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回访、出院家访等多种社会调研形式来统计放射科扫描检查中护理问题,并通过office系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总结。
2结果
2.1现存问题
(1)管理因素。
由于我院放射科室开设时间较短,所以在许多管理性工作的开展中还严重缺乏其系统性;首先,许多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比较短,对于放射科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步骤还不够清楚了解,导致工作实践中存在操作失误、技能不够娴熟、难以解答患者以及家属的问题等弊端,这也是护理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放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高,许多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管理人员主要安排放射科室的许多护理人员辅助主治医生完成检查辅导,帮助医生获取一定的影像学材料,忽视了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升和规范性约束,且许多守旧的管理模式过于墨守成规,导致护理人员难以接触并且跟进许多新的业务资源,难以实现护理工序的标准化开展。
(2)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定位。
许多护理人员错误的认为护理性工作是一项简单、功能低下、要求不高的工作,从而缺乏积极进取、努力进步、不断学习的意识。其次,放射科室以主任、主管负责为主,且由于许多人对护理性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认知,导致放射科室护理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许多护理人员不仅年龄小、经验缺乏,还严重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在护理实践和患者指标检查中往往不够全面和具体,造成检查报告和病历材料漏洞百出。最后,我院放射科室刚刚开设不久,许多工作条文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在缺乏监督、管理的现状下,给护理工作的不到位、护理人员的不认真提供了得过且过的机会。
(3)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健康宣教。
放射科收治检查的患者多数是其他科室治疗难度系数较大而转过来的,且许多患者不仅病情复杂,且受多变病症的干扰,其情绪往往也不够稳定;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做好有效的沟通和健康宣教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许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中缺乏耐心,不注意细心的表达,且在健康教育传播中也存在欠缺,通常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的不满,造成护患纠纷。
2.2解决对策
(1)规范护理管理模式。
放射科室应建立并且健全护理管理模式;首先,可以采用护士长、主任、护理人员等三级带班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出主任、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其次,还应该强调质量考核工作,通过月度的安全分析会,给每个护理人员提供发言和表达的机会,突出其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安全隐患的汇总统计,对每项欠缺的工作找寻弥补漏洞的对策。
(2)规范护患沟通,强化健康宣教。
首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走进患者,快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并且向其详细介绍护理工作和放射检查工作的优势,从根本上消除其内心担忧,积极主动的配合检查治疗。其次,为了强化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意识,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访视工作,其中包括宣传栏告知、健康小册子发放、视频转发、放射科公众号推广应用等。最后,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以适当列举或者引进一些成功的案例,并且从专业化的角度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劝导,提升检查治疗的有效性。
(3)优化并完善放射检查环境。
医院应改善并且完善放射科的检查工作,并且合理性的规划检查场所,优化检查步骤,减少并且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并且在检查报告的出具方面应至少由2位以上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
综上,放射科室在检查中还存在多样化的问题,这便要求医院给与充分的关注度,对各种潜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放射科室的检查工作高效率和准确度的提升。
第2篇: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放射科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实施诊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各60例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诊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较多,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23-01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并且承担患者的疾病治疗任务,其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检查得到的医学影像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借助各种设备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但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均具有放射性,加上患者对各种设备的了解不足,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容易出现多种护理风险事件,导致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其中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检查,还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本研究对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我院放射科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实施诊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2岁,平均(47.26±6.54)岁。试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2~70岁,平均(47.15±6.93)岁。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协助医生完成相应的操作,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为其讲解检查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流程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其中首先應对放射科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调护理步骤和规章制度,加强其对各种护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并为其介绍各种风险事件的诱发原因及处理方法,促使其能更好地完成风险防范。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为护理人员介绍最新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处理方法,提升其护理风险管理的专项能力。同时,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对于质量较差的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使其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应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针对性的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并将风险管理任务落实到各个护理人员身上,在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根据任务分配情况查找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再者,应对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各个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处理,按照各个细节的处理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预期绩效挂钩,以此促使护理人员能更加积极地处理各项细节;最后,应实施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放射科的风险事件以跌倒、坠床、和放射防护不当等为主,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对病房的防滑处理,并对床栏进行加高处理,定时检查放射防护设备的状况并在使用设备前再次确认,以此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中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试验组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放射科时医院影像检查实施的主要科室,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均有应用。根据临床实践,放射科的影响辅助检查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还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为医生的操作提供便利,确保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1]。但根据临床实践,放射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容易因各种风险事件的影响而导致诊治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根据医院放射科日常运行情况,其会根据科室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患者的诊治顺利完成。但常规护理的实施并未将风险控制作为重点工作,因此容易引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根据临床实践,放射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风险事件通常以跌倒、坠床和放射防护不当等为主,其中跌倒和坠床通常是因为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加上地面较滑等原因所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率,但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风险控制[3]。防护不当则是护理人员工作原因引起的风险事件,其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不当或工作疏忽等,导致放射源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其不仅可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受损,还可引发某些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4]。针对放射科的日常运行情况,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要让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诊治时的管理,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促使护理质量提升,并且要对护理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等,以此降低患者在诊治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5]。
本研究对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放射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让患者的诊治顺利完成,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随机阅读
- 1放射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及
- 2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发展意义与建
- 3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分
- 4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的保养及质量
- 5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
- 6骨科病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作用
- 7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康复医学治疗
- 8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应
- 9康复治疗学培养与就业问题及策略
- 10小动物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服务热线:18078928157 客服微信:18078928157 客服QQ:1475317676
特别声明:本站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